黑客“盯梢”中国企业:高危时代,安全的即时通讯已成企业生存刚需
你是否还觉得“数据泄露”离自己的企业很遥远?
2025年1-4月,全球暗网交易的高价值中国泄露情报达20622份,波及十余行业。数据泄露可谓是企业生存的“黑洞时刻”:客户信任崩塌、天价罚单、商业机密归零…而这一切,往往始于一次钓鱼邮件、一个未加密的通讯链条。
吱吱梳理了近年撼动行业的真实泄露事件,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——你的企业通讯安全,真的够“铁壁”了吗
① 2009年-力拓
胡士泰原为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中国区高管,利用其身份获取中国钢铁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(如采购计划、生产成本等),并将情报提供给力拓。这些信息导致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丧失主动权,被迫接受高价,中国铁矿石行业损失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
② 2011年-中国互联网
CSDN600万用户数据(含明文密码)泄露;天涯社区4000万用户数据被公开,密码同样为明文存储;包括新浪微博、支付宝、京东等均被卷入传闻
③ 2015年-网易
网易163、126邮箱因黑客“撞库攻击”导致过亿用户数据泄露,密码、密保等数据在暗网被出售,部分用户iCloud账户被黑
④ 2015年-社保
全国超30个省市的社保系统被曝存在高危漏洞,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(包括身份证、薪酬、房屋信息等)面临泄露风险。漏洞主要源于SQL注入攻击和数据库权限管理缺失
⑤ 2015年-大麦网
大麦网因程序漏洞被黑客“拖库”,600万用户账号密码泄露,数据在黑市公开售卖
⑥ 2016年-京东
京东12G用户数据泄露,包含用户姓名、电话、密码、身份证号、收件地址等信息。这些数据至今仍在黑市流通,成为网络暴力“开盒”工具的主要来源之一
⑦ 2022年-蔚来
蔚来汽车遭勒索攻击,数百万条用户数据(含身份证、地址、贷款信息)被窃。2023年,其电池数据遭犯罪团伙篡改,克隆电池流入市场
⑧ 2025年-携程
携程旅行网因安全漏洞导致用户信用卡信息(包括CVV码)泄露,被白帽子黑客曝光后引发用户恐慌,大量用户被迫更换银行卡
从2009年力拓案中钢铁巨头的核心机密失守,到2025年携程用户信用卡信息的裸奔;从社保系统漏洞暴露数千万公民隐私,到蔚来、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频陷数据漩涡——时间在走,技术在变,但中国企业数据安全的“泄密黑洞”却从未真正堵上。
复盘这些惨痛教训,一个共性致命弱点浮出水面:脆弱的通讯链路。 无论是胡士泰通过“商务沟通”套取情报,还是黑客利用一封钓鱼邮件攻破邮箱、数据库,甚至是内部员工通过聊天软件无意传输敏感文件…… 大量泄密事件的“第一滴血”,都始于通讯环节的安全缺口。
传统通讯工具,往往:
• 明文传输:聊天记录、文件如同“裸奔”,黑客截获即可直接读取;
• 权限失控:重要信息在群聊中随意流转,离职员工仍能访问历史数据;
• 缺乏审计:泄密发生后难以追踪源头,追责无门;
• 依赖公有云: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,命运不由己控。
当每一次对话、每一份文件都可能成为击穿企业防线的“凶手”,我们还能依赖这些处处漏风的工具吗?
是时候,为企业通讯筑起一座真正的“安全堡垒”了。 这正是企业级安全通讯软件“吱吱” 诞生的使命——它不止于沟通,更是守护企业核心数据与商业机密的终极防线。
下面一起了解一下“吱吱”如何从根源上切断泄密链条,解决企业通讯安全的“内忧外患”。
■ 私有化部署:
服务器是窃取数据的重要途径,吱吱据此提供服务器私有化免费部署,企业可自主掌控服务器,从源头保障数据安全
■ 全链路加密:
吱吱采用“端对端加密、RSA、 ECDHE”等先进加密技术,同时在内容、传输通道、服务器数据库、密钥等环节进行多层级防护,实现数据传输和存储全链路加密。即使数据被攻击者非法获取,也无法轻易被解密
■ 事前:每一步审计、权限严格分级管控
为不同员工分配不同的权限,如:重要文件操作权限、截屏权限等
■ 事中:风险操作实时提醒、安全沟通不外泄
①转发截屏提醒:一有人截屏/转发,就会直接在当前窗口提醒***进行了截屏/转发
②阅后即焚:重要的消息可以设置已读**秒后,消息就消失
③多项撤回:聊天记录可一键撤回,没有时间&数量限制,随时可撤回
④设备应用锁:应用远程上锁解锁,手机/电脑丢失也不会泄露工作数据
■ 事后:多渠道追溯风险操作员工
①页面水印:对机密资料信息页面开启水印保护,以便追溯外泄人员
②操作日志:员工的任意访问和操作会记录下操作日志,根据日志,排查员工异常可疑操作,及时规避风险
同时,在内部通讯/办公方面,吱吱拥有成熟的办公功能,全面便捷协作办公:
1、自研消息处理引擎,多端消息实时同步,实现高效协作沟通
2、协同编辑、考勤打卡、OA审批、日志汇报等满足企业日常办公运营